仪征化纤“添彩美好生活”红色教育基地以仪征化纤建设发展综合馆为核心,连接合纤一部装置区、高纤部力纶装置区、合纤三部熔喷装置区和水务部污水回用生态塘等区域,打造出“红色+科普”“红色+创新”“红色+责任”“红色+绿色”等参观路线。教育基地真实记录了仪征化纤坚守“为国人添新衣”的初心、肩负解决“粮棉争地”矛盾的使命,自立图强、敢为人先的艰苦创业历程,产业报国、振兴石化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新时代 “保障和促进中国石化芳烃产业链安全发展”的责任担当。
初心,是一个人、一个单位最初的心愿、誓言和梦想。仪征化纤建厂46年来,筚路蓝缕、砥砺前行。这里有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第一次,是见证仪化人初心和使命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教育基地。在仪征化纤建设发展综合馆和各个站点,均展出了三张特殊的照片,印证着仪化人“为国人添新衣”的初心。
40年过去了,仪征化纤用全省800万名少先队员爱心捐款购买的红领巾阀,目前仍在合纤一部聚酯装置三单元使用。
仪征化纤合纤一部聚酯三单元目前仍在用的三通阀,上面标注着“红领巾阀”四个字。关于这一个阀的故事,要从1984年3月讲起。
当时,江苏省团省委号召“关心四化建设,支援重点工程”。广大少先队员从广播、电视中得知,仪征化纤工程建成投产一年的产量能为全国人民每人增添一身的确良(又称“涤纶”)新衣。他们积极做出响应号召,捡废圆珠笔尖、废电池帽等废铜,集资18500多元支援重点工程建设。同时,还精心制作了书画、笔筒,缝制了不少针线包,以表示对重点工程建设者的关心。
1984年5月30日,江苏省少先队在仪征化纤举行捐献仪式。少先队员代表在发言时说:“我们大家都知道对于整个工程,这点钱是微不足道的,但这笔分分厘厘积攒起来的钱,饱含着全省800万名少先队员的爱国深情;表达了少先队员关心‘四化’,愿为‘六五’计划作贡献的强烈心声。奉献这笔钱的同时,我们打心底盼望仪征化纤厂——这一祖国最大的化纤工业基地能早日建成。”
面对全省800万名少先队员炽热的心,仪征化纤党委研究后决定,用这笔宝贵的资金购买聚酯装置用的三通阀和纺丝用的抽油嘴机,并挂牌命名,以此激励干部职工。
仪征化纤是运用国家拨款和国内外贷款才起死回生、恢复建设的,开国有企业“借债建厂、负债经营”的先河。当时,仪征化纤的建设者心中时刻装着两笔账:工程早投产一天,可为国家多创效110万元;晚投产一天,每天需多支付利息32万元。32万、110万,当年仪化人个个怀揣着这两个数字,变压力为动力,与时间赛跑,与效率争先。
1984年12月30日,仪征化纤涤纶一厂第一条聚酯生产线全线打通,生产出合格的聚酯切片。广大建设者欢呼雀跃,现场一片欢腾!
信物是最好的历史,传承是最好的纪念。40年过去了,仪征化纤用全省800万名少先队员爱心捐款购买的红领巾阀,仍然“坚守”在现场、发挥着效用。红领巾阀,是江苏省人民关心重点工程建设的见证,是激励仪化人敢为人先、奋勇拼搏的见证,更是仪化人艰苦奋斗、精细管理的见证!
2000年12月9日,国内首套年产10万吨的国产化聚酯装置在仪征化纤建成投产,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开辟了中国聚酯装置建设国产化的道路。图为蒋士成院士(二排右四)带着攻关团队,在该装置控制室按下投产控制键。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2000年12月9日,国内首套年产10万吨的国产化聚酯装置——聚酯十一单元在仪征化纤建成投产。这是国家经贸委“九五”重大科学技术攻关项目、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该项目的成功,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开辟了中国聚酯装置建设国产化的道路。
只有真正了解我国化纤工业发展的人,才明白此事的重大意义。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的聚酯工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但国内聚酯企业的工艺设备、技术成了“洋设备”的“博览会”,这种长期受制于人的状况与我国聚酯工业的持续发展是极不相称的。
向国外垄断技术挑战,走消化吸收、创新之路,涉及产、学、研和设备制造等多个环节,这个头谁来挑?1992年7月,仪化人勇担历史重任,联合华东理工大学、纺织部工业设计院和南化集团化机厂,拿出一条聚酯生产线%增容改造。当时,压力是相当大的。干不成,引进的聚酯装置将彻底报废,损失巨大!但仪征化纤创业初期就流行这样一句话,“压力并不可怕,各种分子只有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聚合成新的物质,才有飞跃”。历时三年奋战,八单元改造一次成功,实际增容达到50%。
1997年,以蒋士成为代表的攻关团队,开始了我国第一套年产10万吨国产化聚酯成套设备和技术的攻关。历经1000多个日日夜夜,该项目在仪征化纤一次投料开车成功,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仪征化纤年产10万吨国产化聚酯装置,结束了我国聚酯工业技术、装备成套引进的历史,带动了我国聚酯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彰显了仪化人高擎自主创新旗帜、振兴民族化纤工业的担当和奉献。
2021年6月23日,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在“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第六届感动石化”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仪征化纤顾问蒋士成获评感动石化人物。主持人宣读了组委会给蒋士成《为国筑功成》的致敬词:“一丝一梦长,一路走四方。俯首绘经纬,躬耕为霓裳。你的梦想,是振兴石化的中国梦;你的初心,是造福百姓的赤子心。年逾耄耋未伏枥,意气风发志凌云。六十载青丝变白发,缕缕变化万千,织就你的传奇。”
“这个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仪征化纤,属于聚酯装置成套技术国产化创新团队,是对老一代石化人矢志自主创新发展的极高奖赏。”颁奖会结束后,蒋士成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
2018年是仪征化纤建厂40周年,原涤纶一厂的行政办公楼及附属建筑物即将拆除。曾在这里战斗过的新老员工闻讯后,自发相聚到这里。他们身着不同年代、不同布料、不同款式、不同色彩的工装,定格了仪化人对峥嵘岁月的记忆。
2018年5月,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我们大家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摄制组在仪化原涤纶一厂门口拍到了精彩一瞬。纪录片讲述了仪征化纤建厂40年来为解决人民穿衣问题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当时,原涤纶一厂的行政办公楼及附属建筑物就要拆除了,这里将建设年产20万吨熔体直纺环保型短纤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仪征化纤涤纶短纤维年产能将突破百万吨。曾在这里战斗过的新老员工闻讯自发相聚到这里,集体合影留念。他们身着不同年代、不同布料、不同款式、不同色彩的工装,定格了仪化人对峥嵘岁月的记忆。
在仪征化纤任职过的多位党委书记都来了。参与最初筹建、第一个到仪征报到的龚伦兴书记也赶来了。他回忆,刚来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在来仪征的途中,他还写了一首小诗《别故乡》:回首遥望古梁溪,依依难离病中妻。志在“四化”创大业,新征途上步重起。
看到仪征化纤四十年沧桑变化,党委书记们嘱咐大家:在新的“赶考”路上,改革创新再出发。仪化人牢记殷殷嘱托,2020年,年产20万吨熔体直纺环保型短纤项目建成投产。该装置生产的水刺无纺布短纤、原生抗菌中空纤维等产品,迅速驰援湖北、浙江、天津、山东等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多年来,一代代仪化人坚持以满足国家和人民需求为使命,敢为人先、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砥砺奋进,用智慧和汗水、用忠诚和奉献,为解决人民穿衣难问题、进而穿好衣穿美衣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初心映射的精神品质,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必将激励仪化人奋进新征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加快“五个转型”,奋力打造中国石化芳烃下游产业链示范基地和特种纤维研发生产基地。
仪征化纤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 杨明婕:作为一名讲解员,体会更多的是感动和自豪。为仪征化纤坚持产业报国振兴石化、添彩美好生活而感动,为自己能在仪征化纤贡献青春力量、讲述仪化红色故事而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石油石化优良传统更好地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立足岗位、争作贡献。
仪征化纤2022年入职员工 张灵修:前辈们已经为仪化奋斗了40多年,这两年新上的项目很多,5年建设一个“新仪化”,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身为仪化的一分子,亲身经历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站在新时代的路口,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吾辈当自强。我们再奋斗40年,把仪化打造成“百年老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生 张 帅:我是石油化学工业专业的研究生,非常有幸参观了仪征化纤红色教育基地。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知下,进一步探索了46年前为解决国人穿衣难问题而“借债建厂、负债经营”的仪化故事。在终端产品的体验中,意识到石油化学工业与百姓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作为石油化学工业行业的后备军,我在毕业后也将竭尽全力奔赴基层工作,努力成为可堪大任、能担重任的石化工人。
南京工业大学学生 杨 帅:从为全国人民每人添一套的确良衣服,到当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生产阻燃、力纶等高科技产品,再到生产仪纶服装、洁面棉柔巾、抑菌防臭袜、变色鞋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丰富多彩的产品,仪化不断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正如它的企业新使命“为美好生活添彩”一样,仪化不仅为民造福,也为国家高新技术提供支持,体现了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浙ICP备12024995号 | Copyright © 2012-2016, ZJ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